2006年10月17日

建築 輓歌


在台灣,我們常說什麼我們很重視文化的保存
但是到頭來,當真正面對事情時,做出的決定卻常常讓我們覺得文化保存根本就是空談

一些歷史文物倒是還好,因為這些東西經過整理、陳設、展出,銀子自己就會跑進口袋
但是在建築這一方面,卻因為所謂老舊,在評估後沒有經後續的經濟效益,所以一些珍貴的建築資產常常就這樣被抹煞掉了
這個社會太功利了、太注重表面價值,如果是利用殘值來評估保存與否,那文化保存根本就是紙上談兵;說難聽一點,根本就是屁!(← 想看難聽的話,請自行反白)

之前舉台大洞洞管就是很好的例子
校友的捐款回饋學校自然是一番美意,用這筆款項做一些學校不足的建設,也是天經地義;但是,在決定要拆除洞洞館興建人文大樓的當下,真的完全是逼不得已的作法嗎?
的確,這個決定,讓我們覺得是個很膚淺的行為,感覺上是認為舊有的建築已沒有剩餘價值,那我們來把這些"廢物"清除掉,來蓋個更多功能、更有經濟效益的"人文大樓"吧!
但舊有的建築真的已經沒有殘值了嗎?其實不然!台大洞洞館,雖然已經老舊、不再光鮮亮麗,但在台灣當代建築史中,卻佔有一席不可抹滅的地位。以這個觀點出發,重新整修,完全以"展覽館"的方式重新呈現,在收個門票小費,不也是一種延續殘值兼賺外快的作為嗎?
再者,洞洞館拆除的目的,是為了要興建"人文"大樓;為了"人文",而拆除"人文"的重要史跡,不是一件很諷刺的行為嗎?人文的相關學系,不就是為了要為保衛人文而戰嗎?難道,不能以其他的方式,既能保存舊有建築(至少中間的農陳館),又能興建新大樓的工法嗎?
我們就是只見短利,不在乎長遠的未來,台灣這個環境才會如此令人嘆息!

再舉個台大的例子,就是下個月準備要拆除的化學中心,主建築及後面的增建,是出自王大閎先生之手。這棟建築也許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,但是在仔細觀察之後,不難察覺這是一件精細、別具匠心,且具極佳空間感的建築
這幾個禮拜常常繞過去看,裡面傳來拆除的聲響,每敲一下、心就揪一下,心真的在淌血啊

這些在光復後第一批的建築作品,真的非常可憐!既沒有日據時期建築受到"古蹟"這個保護傘的保護,也沒有像現代建築帶來的新穎感,成為夾心的這些建築,常常就被拿來作為開刀的對象。但是偏偏在這個時期,是台灣建築現代化的啟蒙時代,不少建築在現代建築的架構下加入傳統中國的元素、語彙,造成一些很有趣的結構、空間,是今日很多建築師所無法達成的(說白一點,在我的觀點101比這批建築還沒特色)
所以,要拆、該拆的,其實是70年代以後興建的呆板建築,甚至是近幾年興建外表富麗堂皇卻沒有內涵的冰冷建築,而不該是這一批寶貴的文化資產!

在台灣這個環境下,很多決定是很令人惋惜,當然台大只是這個問題中的冰山一角,只是因為比較貼近我的生活、我比較了解,所以抽出來說一說
台灣所謂的文化保存$...唉...有時候不提也罷...

頁首照片:台大化學中心後棟一樓長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